今年以来,电视荧屏掀起国潮风,特别是以河南广播电视台取材于中华传统文化,推出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中国节日特别节目为标志,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,形成了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新注脚,也是中国文化类节目守正创新的典型案例。
从“唐小妹”到“唐宫小姐姐”再至洛神,系列节目犹如打开博物馆的魔盒,让这些沉淀于历史记忆的传说形象转化成国风潮,引发观众尤其是当代青年的热捧,以至于观众高呼“美cry(美哭了)”;更有外国网友称,“这是自己看到过的最史诗、最美丽、最震撼的东西,我被它的魔力给惊呆了”。而《洛神水赋》更是“惊动”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,她发推文夸赞称:“难以置信的美丽!翩若惊鸿,矫若游龙。《洛神水赋》,河南卫视的一支水下舞蹈表演。”
“多年来,河南广播电视坚守文化责任,发挥地域特色,坚持打造《梨园春》传统戏曲,武术品牌节目,坚持推出《汉字英雄》《老家的味道》《少林英雄》等创新的节目,多次荣获总局创新创优节目的表彰。”在7月16日上午举行的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‘中国节日’系列节目暨文化类节目创作座谈会”上,中宣部副部长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、党组书记聂辰席表示,今年以来,河南广播电视台围绕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,连续推出《唐宫夜宴》、奇妙游,《洛神水赋》等中国节日的系列节目,以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、现代表达,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,形成破圈效应得到各方面的好评。
聂辰席强调,河南台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能够取得成功,一是秉持工匠精神,一心一意搞创作,精益求精攀高峰,创作出了融通古今,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;二是契合新时代受众期盼文化创新、渴望文化厚度的审美需要,创作出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;三是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时代受众的参与和实践,创作出了具有“破圈”“跨界”效应的融合作品、融合产品;四是深化改革创新,激发了精品创作的内生动力。
2021年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50亿、元宵奇妙夜全网点击量超30亿、清明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25亿、端午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50亿……一串串数据告诉我们,这个系列节目火的程度。
对此,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认为,系列节目在叙事方式、形象呈现、艺术形式、接受体验、传播渠道多种角度粘合观者,特别是青年观众有所照应。艺术形象辨识度高、文化土壤关联度强、具有审美趣味性、传播上叠加力度大,使得受众有了持续的期待心理和满足。
“以95后、05后为代表的青年观众,喜欢看的内容具有鲜明特点,即自信为根本、爱国为灵魂、国风为底色、时尚为韵味、形式为路口、想象为动力、内容为社交,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满足了这些需求。河南卫视的‘中国节日’在青年‘Z时代’人群中,给出了传统卫视突围的一种青年化、中国式的解决方案。”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认为,地方台的创意文化类节目,应该以稀缺的地方独特资源为基础,《唐宫夜宴》和《洛神水赋》节目都盘活了中原大地的资源,而不是跟风,进而实现了“中国节日”的出圈。
根植于中原文化沃土,河南台在传统文化创新守正方面探索已久,从《梨园春》对传统戏曲文化、《武林风》对中华武术文化、《汉字英雄》《成语英雄》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,再到《唐宫夜宴》《洛神水赋》为代表的中国节日系列,形成以河南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为支撑的独特发展风格,并得到广泛认可。
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、台长王仁海表示,河南台敏锐捕捉时代发展的新风向,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,探索移动互联传播规律,将传播的重心从大屏转向小屏,用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。王仁海同时谈到,下一步河南广电将打造国潮品牌项目集群,打造原创文综项目集群,打造文化IP产业项目集群,做优秀中国文化忠实的继承者、弘扬者和建设者。
“借助文化传播,借助广电系统力量,才能真正实现‘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’”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、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表示。
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认为,做好文化类电视节目,需要今人对传统文明的敬畏、需要广阔的文化视野,以及对体制和内容的创新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,优秀文化节目的成功,离不开深挖内涵,做到传统与现实的相融相通,同时创新表达、科技赋能、跨界合作,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、《国家宝藏》、《唐宫夜宴》、《元宵奇妙夜》等节目热播推动博物馆IP走红网络,印证了这一点。
聂辰席最后强调,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,大力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,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质和魅力的文化精品,各地紧密结合本地中华文明的特点,把弘扬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工作进一步做好;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精神,坚定文化自信,认真总结经验,深入研究谋划、加大工作力度,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做强做优、繁荣发展。
Copyright © 2024武汉天宇声源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